◎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2年硅料价格依然较高,通威作为龙头获利最大,而隆基的硅片利润进一步收缩,通威有可能超越隆基,成为最赚钱的光伏公司。
6、两个一体化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4月,国家能源局向各省市印发《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上述文件鼓励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开发建设。9月1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全国共计676个县(市、区)进入试点名单。
各大央企率先响应,陆续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抢占县域资源;地方央企、民营企业也纷纷出击,争相布局。2、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符合电源结构向风电、光伏发电过渡的发展趋势。追溯涨价原因,可归结为双碳目标提出后,引发整个光伏产业链凶猛扩产潮,尤其硅片端扩产400GW,而大规模扩产引发企业对硅料供应的焦虑,纷纷签订长单;今年秋冬之际能耗双控和有序用电也影响部分企业的生产,导致部分企业恐慌性抢购,进一步加剧了硅料紧张和价格的上涨。此外,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始申报。12月11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再度强调了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发布,指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当然,除了自建产能外,各大巨头开始进行跨界项目合作,合资,彼此参股等,以此来保障企业自身发展。新老技术的对比还是很震撼的,从西门子法庞大复杂的产线,变成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FBR产线,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品质更优,我觉得这是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也是未来颗粒硅最大的优势。
过去只是耳闻,今天亲见之后,确实震撼。这是继去年11月FBR颗粒硅项目首次对投资人开放后,两个月内保利协鑫迎来的第二次机构集体调研,也是保利协鑫去年两次股份配售成功引入知名投资机构后,再次向投资人零距离展现颗粒硅。敦和资管研究总监李博表示,协鑫把棒状硅做到万吨级产业化后,又实现了颗粒硅的规模化、产业化,现场数字化控制,机器人巡检让我印象很深,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下游客户验证。多位投资人现场表示,自2020年保利协鑫开始扩充颗粒硅产能后,二级市场对保利协鑫给予了高度关注。
工作人员介绍说,未来乐山10万吨级以及内蒙古30万吨级项目都将通过徐州基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数字智控此外,晶科能源编列近400人专门的N型研发团队,投入26%以上效率的TOPCon电池的制程和量产实现,并朝N型叠层制程迈进,展现晶科能源持续拉大领先距离的企图心。
新年伊始,晶科能源8GW产能规模的N型电池工厂在合肥已顺利投产,良率在既定进度内前进,预计4月份能达到满产,今年一季度起贡献营收。晶科能源内部将N型制程和产品视为公司最重要的战役,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制程进度分析,晶科能源可望在2022年起,逐步靠着更高发电性能和可靠度的下一代N型TOPCon组件Tiger Neo (新虎)及PERC增强版Tiger Pro,抢占全球高功率溢价市场,逐步拉开和强敌差距。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女士先前透露,继合肥工厂之后,另一个N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尖山工厂也如火如荼目前也都完成设备调试,一期产能规模有8GW,预计农历新年之后会投入量产阶段,并在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
年底,晶科可望领先全球成为首家提供16GW产能规模下一代N型高效组件的光伏企业。公司成功上市以后,有了资本加持,晶科以王者归来之势,重心押在下一代N型技术,在163尺寸上早已提前导入了TOPCon工艺,用在硅片和电池量产。因为有了163N型成功导入的经验和优势,为182尺寸上N型铺平道路,且182在性能表现及BOS节省上,比163N型更优越,让一线大客户,也将2022大单转向182N型的Tiger Neo(新虎)组件年底,晶科可望领先全球成为首家提供16GW产能规模下一代N型高效组件的光伏企业。
以制程进度分析,晶科能源可望在2022年起,逐步靠着更高发电性能和可靠度的下一代N型TOPCon组件Tiger Neo (新虎)及PERC增强版Tiger Pro,抢占全球高功率溢价市场,逐步拉开和强敌差距。此外,晶科能源编列近400人专门的N型研发团队,投入26%以上效率的TOPCon电池的制程和量产实现,并朝N型叠层制程迈进,展现晶科能源持续拉大领先距离的企图心。
晶科能源内部将N型制程和产品视为公司最重要的战役,不敢有丝毫懈怠。新年伊始,晶科能源8GW产能规模的N型电池工厂在合肥已顺利投产,良率在既定进度内前进,预计4月份能达到满产,今年一季度起贡献营收。
因为有了163N型成功导入的经验和优势,为182尺寸上N型铺平道路,且182在性能表现及BOS节省上,比163N型更优越,让一线大客户,也将2022大单转向182N型的Tiger Neo(新虎)组件。公司成功上市以后,有了资本加持,晶科以王者归来之势,重心押在下一代N型技术,在163尺寸上早已提前导入了TOPCon工艺,用在硅片和电池量产。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女士先前透露,继合肥工厂之后,另一个N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尖山工厂也如火如荼目前也都完成设备调试,一期产能规模有8GW,预计农历新年之后会投入量产阶段,并在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2022年,当前在建的迪拜700MW光热+250MW光伏太阳能电站中的光热部分将陆续投运,将为全球光热装机量带来显著增长。2021年6月8日,位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地区阿塔卡马沙漠的Cerro Dominador光热光伏综合发电设施正式揭幕,标志着该设施将正式投入使用,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出席该仪式。据CSPPLAZA统计,2021年全球光热发电建成装机容量新增110MW(注:以实现并网为统计口径),总装机增至约6692MW。
此外,智利、沙特、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伊朗等新兴市场正在积极规划或筹建新的商业化光热项目,老牌光热大国西班牙已确定将于2022年4月份启动包含200MW光热发电项目在内的一批新能源项目的招标工作。已启动建设的国内风光热互补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和南非Redstone 10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则有望在2023年贡献新增装机。
按照相关要求,这批多能互补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投运。同时,2021年10月份以来,在青海、甘肃和吉林,一批包含超1GW光热装机的风光热互补新能源项目已经陆续启动建设。
2021年,受疫情影响,海外光热发电项目推进速度放缓,仅装机110MW的智利Cerro Dominador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投运(拉丁美洲首个光热发电项目)。表:2021年各国光热电站建成总装机规模(注:虽然CSPPLAZA已尽可能统计了所有项目,但全球范围内仍可能存在部分小型光热项目未被统计,如有纰漏,敬请指正。
表:2012-2021年全球光热发电建成总装机量2021年,国内首批光热示范项目收官,在建项目中的玉门鑫能50MW光热项目聚光集热储热系统已全面投运,目前已进入试运行期并获得了并网发电的相关合规许可文件,试运行结束后将可进入正式投产这足以让其它苦苦挣扎的行业看得眼红。当其它行业普现哀鸿时,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的火爆折射出中国双碳目标的强大威力。王勃华在现场用了更直白的话来警示那些传统玩家们:桃子熟了,行业发展前景好了,别主角不是你了。
这位光伏老骥演讲的PPT如今几乎成为所有从业者翘首以盼的内容。如果说十年前无序扩张无非导致行业内的成百上千玩家破产倒闭,那么十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则可能牵扯到的就是很多个行业。
从PPT内容可以看到,已有30家企业跨界进入了光伏行业,其中近80%的新入局者都集中在下游电池和组件这两个最容易出成绩的产业端。王勃华在PPT中将2021年装机预测由55-65吉瓦下调至45-55吉瓦,同时也预测了2022年的装机目标为75吉瓦,但大多数行业从业者可能都更喜欢去吆喝后者。
其中第一条是共同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平稳发展,产业链供应稳定,价格平稳,这既是全行业共同的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站在未来看现在,警惕系统性风险,共同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平稳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而事实上,这位光伏圈内备受尊敬的意见领袖在「形势展望」中也对光伏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作出了预测,也提醒了在座的与会者要注意防范风险。过去一年多,光伏行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快速提升,而密集出台的顶层目标及政策为光伏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传统玩家也不甘落后,纷纷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快马加鞭地扩充产能,新入局者加剧行业竞争,对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对未来产业格局也可能会带来根本性变革。上一轮洗牌发生在2008-2011年。
在此背景下,不论是技术,出口,还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各端依旧保持从24%至近605的的增长势头。当风光发电到2030年要占到30%以上,到2060年占到一半以上,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就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或许才是监管层最担心的问题所在。
更有甚者,不少金融投资机构也开始从光伏身上嗅到了铜臭味,纷纷磨刀霍霍向猪羊。12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光伏行业盛会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安徽名城滁州举行。
其中一个大的变数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其它领域蜂拥而入,动辄百亿的真金白银砸向了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按照这样的产能扩张趋势下去,产能过剩的魔咒重现似乎也仅是时间问题。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20:45天狐定制
2025-04-05 20:06天狐定制
2025-04-05 20: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9:58天狐定制
2025-04-05 19:50天狐定制
2025-04-05 19:23天狐定制
2025-04-05 19:08天狐定制
2025-04-05 19:07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6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